报告说明
一、“企业绿色低碳领先指数”是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出发点,依循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参照双碳“1+N”政策体系和相关政策文件具体要求,用于科学、系统评价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进展状况的综合指数。能源电力行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柱行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主力军,对全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首期指数编制工作以能源电力行业作为评价范畴,未来将有计划、分步骤扩展至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
二、“企业绿色低碳领先指数”的编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和专家咨询工作,科学确定评价指标及量化评价方法,所涉及的数据均为公开采集,课题组组织专家对数据进行了审查和核验。
三、《企业绿色低碳领先指数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由课题组依据评价结果撰写完成,经专家组最终审定后对外公布。
四、本指数的评价对象均为在中国境内合法注册的中资企业。
五、报告数据和调研时间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评价结论对以上时间前客观反映情况负责,所有调研、评审和研究人员承诺对企业信息和数据负有保密之责。
六、课题组由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和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组成。人员名单为:
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研究院:寇非、郝立鹏、李杉、刘苏阳、钱铁铭、焦靖涵、束雨芊、张典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王仲颖、田智宇、赵盟、廖虹云、付毕安、刘赫川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刘伟、鲁仰辉、张成刚 、陈峰 、段婧琳 、贾佳 、李群、 刘一凡、 王玲利
一、设计原则与指数结构
(一)设计原则
“企业绿色低碳领先指数”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和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形势和要求,着力推动领先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排头兵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引导企业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这四对关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和各环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二是坚持“先立后破”。引导企业处理好发展和安全、供给和需求、退出和替代等关系,在保障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前提下有序有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不断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三是坚持“正向引导”。引导企业处理好机遇和挑战、显绩和潜绩、主责主业和新领域新赛道等关系,积极构建“榜样圈”,持续对标国际国内一流企业,不断提升主责主业绿色低碳水平,不断拓展价值创造的新领域新赛道。
(二)指标体系
“企业绿色低碳领先指数”严格依循“双碳”目标要求决策和政策指引,重点关注企业发展状况和转型进展,基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广泛深入的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论证,结合数据权威性、客观性和可获性等因素,构建了发展、环境、安全、创新和治理“五个引领”的一级评价指标、15项二级指标及众多三级指标,并综合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确定了指标权重,系统评价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现状、采取措施、进展成效、治理水平等。
二、创新特色
兼顾全球视野和中国特色。充分考虑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发展大势,广泛借鉴发达国家和世界一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创新理念、实践经验和最新动态。立足我国国情、能源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状况,讲好讲清能源电力行业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故事。
强调系统推进和分类施策。充分考虑能源电力行业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挑战,以及推进发展、减排和安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合发电、电网、电建和装备制造服务等不同业态的特点,开展分类评价并明确差别化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统筹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充分考虑绿色低碳转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聚焦突出问题、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引导企业找准短板弱项、壮大长板优势。瞄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绿色低碳发展长远目标,引导从注重短期绩效向注重长期价值转变,从单一价值视角向整体价值理念转变,更好促进企业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三、指数运行分析报告
从整体表现来看,绿色低碳30榜单企业涵盖发电、电网、电建和装备制造服务等业务领域,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强化节能降碳、发展清洁能源、开展技术创新、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等方面,显著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从转型成效来看,2022年,绿色低碳30榜单企业平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相比上年下降11.2%,大幅领先行业和全国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水平。2022年,绿色低碳30榜单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3.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
从企业特点来看,绿色低碳30榜单企业涵盖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既有综合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优的大型企业,也有专业化强、聚焦细分行业领域的隐形冠军。各个企业积极发挥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精神,走出了一条各具特色、各展所长的绿色低碳发展创新路径,对国内外各类企业都有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四、综合结论
第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战略指引。我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促进各行各业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
第二,能源电力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全面转型发展,绿色低碳日益成为鲜明底色。能源电力行业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在发展、环境、安全、创新和治理等各方面全面变革,发电、电网、电建和装备制造服务等各业态不断创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保障高水平安全、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第三,绿色低碳30榜单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引领示范作用有效发挥。绿色低碳30榜单企业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发展理念、技术工艺、商业模式、治理体系等方面不断创新,是能源电力行业发展转型的“先行者”,为我国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第四,能源电力企业开放发展程度持续提升,为全球绿色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绿色低碳30榜单企业持续推进全方位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体系,推动绿色能源技术装备产品服务全面走出国门,成为代表“中国创造”的闪亮名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更大贡献。